11月8日下午,国际汉学系全体教师在系主任付文萍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召开线上会议,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深入学习了我校《七方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纲要(试行)》文件,会上,系部老师认真领悟了七方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的内涵和目标以及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同时结合自己所授课程进行了积极探讨。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文底蕴是文明人的基本标识,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的基本品格 。在《七方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纲要(试行)》中,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三大方面之一,而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是构成文化基础的重要素养,因此,怎样的学生算是有了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呢?汉学系教师就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付文萍主任谈到:在长期的人文研究和探索中,人们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即文、史、哲,构成了人文知识的基本范围。在基础教育阶段,文、史、哲有着全面的对应课程,但是我们面对的是高等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也就是追求和探讨科学精神,让学生对所掌握的人文知识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实践或做实践性的体验,使得人文知识够转化为个人的人文底蕴,从而实现“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这一目标。
“理性思维是科学精神的基础,用于探究是科学精神的保障。”陈思老师补充道:“科学精神,是对科学教育功能的进一步挖掘,更是教育目标的现代转型,它背后隐藏的,实际上是人类自身发展对科学理性的深刻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挖掘学生的理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批判和质疑,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 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梁茜老师说:“自主发展是七方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之一,学会学习是自主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在《七方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纲要(试行)》中,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三大方面之一,它对我们在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谷芳老师谈到:“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也就是如何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问题,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导当代大学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关心社会和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反哺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
会议在激烈的讨论声中拉下帷幕,我系全体教师在深入学习《七方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纲要(试行)》过程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各位老师纷纷表示: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最后系主任付文萍老师对本学期前半学期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进一步细化了后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愿我们牢记初心,不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