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由国际合作学院主办的主题为“从汉语教材的多样性看日本高校第二外语教育”学术讲座在模拟联合国实训室举行。日本国立山口大学何晓毅教授应邀担任主讲嘉宾,国际合作学院院长郭新华博士、亚洲语系和国际汉学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日语专业负责人吴翠平老师介绍了到场嘉宾及领导。郭新华院长代表学院向何晓毅教授颁发了“特聘教授”聘书,何教授回赠了部分个人译著,双方合影留念。

何晓毅教授简单介绍了个人留学经历以及日本山口县概况,他把自己的旅日经历化作一部“留日学生奋斗史”,讲述了他从语言学校、研究生预科、硕博课程,非常勤讲师到大学教师的经历。

何教授指出,翻译与教材编写正是“帮助人们做好梦”的工作。他结合自身长期从事翻译与汉语教育的实践,强调“优秀的故事和教材能够跨越地理与语言障碍,实现心灵的等价交换”。他用丰富史料和详实数据回顾了日本汉语教材的百年变迁。截至2019年,日本八家汉语教材主流出版社累计推出704种汉语教材,仅2018至2019年度便发行27种,并配套 52 种多媒体资源,真正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何晓毅教授进一步剖析了汉语教材的多样化。大学自治与学问自由为教师提供了试验田,科研成果评定与出版利润形成了双向驱动,数字化技术降低了编写门槛,竞争使教材内容更贴近时代,但也带来良莠不齐、出版社疲于奔命甚至学术腐败的风险。讲座尾声,何晓毅老师介绍了日本 15 所孔子学院的分布及其在汉语推广、文化互鉴中的积极作用。

互动环节,我院教师就日本高校具体使用什么样的汉语教材、授课要求及如何看待AI对教育的冲击等话题与何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吴翠平老师表示,学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持续拓展并深化与日本高校的合作交流,共同书写新时代中文、日语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