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9 日下午,国际合作学院在一楼模拟联合国实训室顺利召开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系列学术讲座暨博士座谈会。本次活动由学院教学科研副院长陈晓慧主持,西安交通大学桑仲刚教授应邀作专题讲座,学院院长郭新华博士、亚洲语系主任李国栋教授、国际汉学系学科带头人徐社教教授及全院教授、博士参会,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互动热烈。


本次学术讲座聚焦数智时代翻译研究前沿,桑仲刚教授以 “数智语境下的翻译研究方法论” 为主题,深入剖析技术赋能对翻译领域的变革性影响。他指出,在数智技术重塑语言交际模式的背景下,口笔译等解释性语用实践已突破传统框架,翻译学研究的方法论也随之迎来范式转型。结合自身研究经验,桑教授还提出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创新路径,鼓励研究者联动语言学、认知科学、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研究优势,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学术指引。

讲座结束后,在场教师围绕 “数智技术如何应用于小语种翻译研究”、“跨学科课题的团队组建模式” 等问题踊跃提问。桑教授结合具体案例逐一细致解答,给出 “从细分领域切入、逐步拓展研究边界” 等建议,让参会者深受启发。




在博士座谈会环节,陈晓慧副院长结合学校近期课题申报摸底统计工作,向全院博士明确了后续学术支持方向。她强调,统计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摸底表梳理大家的研究方向,为后续邀请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一对一辅导奠定基础。同时,她鼓励教师提前储备选题、积累语料,重点关注国家战略热点;同时主动对接同方向同事,探索组建细分领域研究团队。
活动最后,郭新华院长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桑仲刚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认为本次讲座既带来了数智语境下翻译研究的前沿视野,也在课题申报、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提供了针对性指导。他强调,学院正处于学科建设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希望参会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主动拥抱数智技术带来的学术机遇,珍惜学校和学院提供的专家资源与申报辅导机会,积极参与后续系列学术活动,力争在课题申报、成果产出上实现新突破,共同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国际合作学院后续将持续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与专题座谈会,聚焦翻译研究、语言智能、跨文化传播、区域国别研究等不同方向的前沿动态与实践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深度交流与专题指导,并结合教师课题申报与科研发展需要,组织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与团队孵化活动,为全院师生搭建更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成长平台,助力学院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与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