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探索项目式教学法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路径,2025年7月14日晚7:30至9:00,英语系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线上本科专业项目式教学专题研讨会。语言文化教研室、英语读写教研室、商务英语教研室、英语视听说教研室、英语翻译教研室教师围绕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式及优化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英语系主任师新民教授重申了学校关于项目式教学会议的主旨精神。他指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正面临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已刻不容缓。项目式教学法正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项目展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项目的设计、实施到最终成果展示,全程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希望各教研室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分享、探讨项目式教学实践经验,创建育人新共识。
语言文化教研室负责人李慧老师结合 “跨文化交际、英美国家概况”等课程的教学实践,指出在课程教学中,把教改或科研课题融入课程模块,把课题调研任务分隔,尝试让学生分组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调研工作,调研作为课程学期项目让学生在课程任务中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设计一些交际方案。

读写教研室负责人李敏老师表示在读写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专题内容,进行项目话题和成员的合理分组。她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重点介绍了近两年一直采用的模式---学期项目式。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不同专题完成注重语言输出和团队合作的实践性较强的小组任务。她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原有学期项目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项目式教学,尽可能实现学生参与的成就感级真实感方面需要团队成员进一步实践探讨。

视听说教研室负责人封杰老师则表示,根据视听说课程的特点,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创设真实、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将语言技能培养融入项目式活动中,通过情景表演、案例教学及真实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的现实应用,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课时有限的问题及学生知识、能力背景及兴趣问题。
商务英语教研室常海鸽老师依据自己的课程特点,分享了项目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她并提出在进行新产品市场推广方案的项目中,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市场调研、制定推广策略,并进行路演展示,也可进行跨国公司案例分析,选取知名企业的国际业务案例,分析其市场扩张策略、跨文化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并汇报等。但如何平衡项目趣味性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如何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资源,是当前需要突破的难点。

翻译教研室负责人王靖涵老师指出翻译类课程的项目式教学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引入真实项目;二是如何在翻译教学中有效融入项目。目前探讨的思路是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引入企业、机构或市场上的真实翻译需求,比如公司的产品手册翻译、网站本地化、文献翻译等,学生直接参与完整的翻译流程,达到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场景能够快速对接工作的目的。
随后,老师们就项目式教学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展开热烈交流。大家就不同课程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项目式教学的落地需要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语言能力的夯实在基础阶段更多的是通过虚拟情景下的任务来实现的,同时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既要关注项目成果,也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成长。

最后,英语系副主任耿利红做了总结。她指出,各教研室需要通过多次研讨形成项目设计方案,不同课程进行交叉沟通学习。项目的设计、启动,任务链的设置,项目管理的过程,结果的呈现与交付,交付后的评价体系,评价者选取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细化考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把递进式职业角色链从想法变成可实施、可评价、可持续循环的育人项目,从而实现学生的语言技能被不断复用、升级,最终外化为可展示、可交易、可教学的专业成果。
此次专题研讨会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分享的平台,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英语系将根据本次研讨会的成果,进一步梳理各教研室的教学经验,制定项目式教学实施方案,推动项目式教学在英语专业的实施,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