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下午,亚洲语系日语专业在五号教学楼314教室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全体教研会议。

李国栋主任首先对上周举行的202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会进行了总结。李主任指出共性问题:部分学生理论框架与方法论表述模糊、一手数据比例不足、参考文献新旧混杂。强调要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不仅要有前沿性,也要有典型性、代表性。翻译实践报告的参考文献则要有一定数量的翻译研究专著或翻译研究论文,指导教师要对译文质量进行把关审校,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再上新台阶。
同时,学生在开题答辩中存在使用的PPT字数过多,答辩语速过慢,时间掌握不合理等问题,也需要改进。李主任进一步指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包括:与北京寻医问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推出翻译类学术专著。同时,日语教研组与北京寻医问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辽宁科技出版社,共同筹建“出版与翻译数智化协同研究中心”。教师应提升自身翻译能力,积极参与翻译项目。


紧接着,赵晓妮老师和范雯婷老师分享了近期参加学术活动学习的内容。赵老师分享了9月初参加“2025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成果巡讲首期活动”的学习经验。该活动围绕着“展教学创新成果,树示范引领标杆”的主题,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作报告分享。活动的目的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成果。随后,范老师分享了8月底参加“第十六届日汉对比语言学研讨会”的收获。她首先介绍了学术会议的整体内容。之后利用ppt分享了在会议上学习成果,包括日语教学的前沿发展方向,日语学习相关的研究现状等。

最后,日语专业负责人吴翠平布置了近期的工作。强调2025届毕业设计(论文)抽检需要注意核对学生论文信息是否正确,论文整体的结构和格式是否规范。论文题目、关键词等需要多次确认。2026届论文开题答辩后续工作需尽快收尾,包括确定论文题目,在平台上传开题报告材料等。
本次会议既梳理了过往经验,又列出了清晰路线图,更带来思维火花,实现了信息高效集成,为亚洲语系日语专业新学期的课程建设、科研项目指明了方向,大家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与踏实的举措,迎接专业建设新跨越,助力国际合作学院亚洲语系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