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上午10时,国际合作学院大学英语部于五号教学楼模拟联合国主题会议室召开期末工作总结及AI赋能教学改革推进会。会议全面回顾本学年教学与科研成果,深入探讨AI技术赋能英语教学改革路径。大学英语部全体教师参会,大学英语部主任高淑玲教授做工作总结与改革部署,国际合作学院院长郭新华博士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淑玲主任首先对本学年大学英语部的教学、科研及学生培养等工作进行全面细致总结。在课程教学方面,依据不同年级和专业特点,设置涵盖外语基础、跨文化交际、人文素养、实践应用等多维度内容的多样化课程体系。针对本科2024级教改班、全校各专业、艺术类专业以及高职2024级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方案。其中,教改班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实施CET-4诊断性测试、“分类教学+诊断测评+精准施教”三位一体模式、探索学分换算机制以及首次采用标准化智能化机器阅卷等举措,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学习支持,使教改班2024级一年级学生首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关率突破45.5%,取得显著教学成果。在教学团队打造上,通过组建课程组、开展集体备课与教学观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级团队、考研团队等各司其职,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积极探索ESP和EAP课程,为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外语特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在教学比赛方面,教师们通过参赛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创新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均有所收获,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科研工作稳步开展,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成功获批2项项目,学术论文、专著发表与交流取得一定进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此外,大学英语部成功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第五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校赛等多项赛事并斩获佳绩。其中,吴韫泽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陕西赛区决赛中荣获C类一等奖。
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以及教学效果的精准评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同时,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大学英语与专业对接,服务专业发展,助力学校国际化进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后,会议聚焦AI赋能教学改革推进。高主任强调改革需永葆进取之心,并提出AI赋能三大路径:一、推进标准化与智能化实践,期末首次实现客观题智能化评阅,误差率为零,效率大幅提升;二、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产业—企业—专业’多维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培养‘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学校‘国际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三、展望AI技术应用,将利用AI分析学生数据,定制分层教学方案。高主任期望全体教师以改革为契机,突破自我,成为“技术赋能的教育创新者”,助力学校“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办学定位落地。
郭新华院长充分肯定了大学英语部的工作成绩,同时深刻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当前外语教学面临社会需求升级、技术变革挑战和竞争态势加剧三大压力。在新时代教育发展浪潮中,大学英语教学应紧跟科技前沿,积极拥抱AI等新技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展望未来,大学英语部全体教师将秉持初心,以此次总结与推进会为契机,坚定改革决心,积极探索AI赋能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路径。未来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团队建设,努力克服困难,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